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102.9.28屏女圖書館與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校園閱讀」推廣系列,講座: 閱讀導讀 ,薛麗仙老師

請同學將個人心得置於此 , 請務必註明 班級,姓名 , 以利評分

1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今天去聽老師演說時,曾被老師講過的幾句話給感動到,其中老師說過兩句話讓我尤其難忘。第一句為「每個結婚的女人,都有過想要衝出車門的體驗。」會對這句話感到深刻,並不是因為在戀愛方面有所體驗,而是想起了國小某位關係不錯的老師,他曾對我說過:「婚姻是道圍牆,裡面的人想往外衝,而外面的人想衝進來。」當時的我隨便聽聽,卻莫名的記在心裡,而在今天聽了老師所描述的那個情景後,就好像有點明白了的感覺!第二句為「I'm here.」這是一位母親對他的孩子所說的話,這讓我想起之前打工時,與家人分開獨自一人面對職場壓力,那段日子我媽總在晚上十點準時打給我,告訴我她就在我的身邊,我不是一個人……之類的話,所以對這句話,我的感觸很深。今天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對於老師所教的引導閱讀,我便在老師的這場演說中實驗下『閱讀』的感覺,理所當然的收穫滿滿滿,希望我們也能帶給小朋友們相同的感受!
109,33號,陳靜如

曾子歡 提到...

麗仙老師的一席話,讓我了解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他教我們的不僅只是導讀或是欣賞文學作品,而是教我們如何去了解他人心中的那個世界,並與它產生共鳴。以前的我在閱讀時都會急著要去〝懂它〞,但今天我發現竟然有比懂它更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感受它的氛圍。就像老師說的身為一個讀者要與文本對話.要了解創作者的想法。當我了解他,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之間是有橋梁可以溝通的,原來我並不孤獨。
演講中也提到「心動點」及「落淚點」,像今天在練習如何閱讀時,我循著老師的方法找到了那個最令我動容的橋段,也讓我藉由繪本了解到現實中的各種情節,並讓我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是否能與它產生共鳴,最後整理自己的思緒,分享我對這本繪本的感覺。過程中我逐漸了解到身為一個讀者要如何與創作者對話,要如何在閱讀中成長!
「看的是文本,讀的是世界。看的是書,讀的卻是成長。」這是麗仙老師對今天講座的開場白,這四句開場白也是我在這場演講中的心動點,而我也想把這份心動好好地介紹給大家。今天收穫很多,不僅讓我對閱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藉由這次的機會,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謝謝老師讓我有這麼棒的經驗!
104,28號,曾子歡

鄭羽庭 提到...

203 29 鄭羽庭
今天是「閱讀菁英」的第一次演講,很開心也很榮幸能夠聽到屏女退休已久的國文老師──薛麗仙老師──分享她在教學時或者是在閒暇時間,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或旁人與文本間建立起一座可以溝通的橋梁,進而使他人能對閱讀不僅僅只是應付功課、為了考試或者是打發時間、排解無聊之用,而是有真正發自內心的衝動去欣賞作者想與你分享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能夠發現可以和文本「對話」把自己的經驗和作者的感受相互對應。當初決定參加這個計畫只是單純的想幫助偏鄉兒童能夠「快樂閱讀」,卻不曾想過自己還沒有能力去引導別人發掘閱讀的美好,引領別人在文本中找出屬於他自己領悟出來的想像。
而經過薛麗仙老師的引導後,我終於了解做為一個讀者或欣賞者不是只有單向的吸收創作者的文字和意象,而是要將其與自己的經歷對應且加以融合,與其有心靈上的溝通,但不一定要真正且徹底的了解呈現的全部,只要能找到那個讓我心動的地方,找到我為何會接收到他給的情感衝擊,感受出「對話」時的那種情感宣洩,那就不必慢慢琢磨我現在還無法體會的部分,因為總會有那麼一天也總會有那個機遇能慢慢體會到那種奇特的滋味。
人在某個階段某個時刻,幾乎不知道自己正處於哪種情況,是開心是悲傷是無感的?因為反覆問過自己仍是沒有任何答案,所以就這樣漫無目的或沒有任何想法的生活下去,而就在找到一個我可以對他──不管是書、音樂、電影或是畫──發洩出口述不出來的濃烈心情時,反思出自己之前或現在的心情是喜怒哀樂的哪一種時,心中的鬱悶將會頓時間得到紓解而一切也將會是一片海闊天空,那也正是閱讀時最重要且最珍貴的過程,也是能持之以恆閱讀下去的動力。
而老師最後讓我們實際演練了一次,運用繪本找出故事所給我們的啟示,將生活中類似的經驗投射到故事的情節中並回答出我們和繪本的「對話」。就在運用這樣的思維去閱讀後,故事讓我了解了過去高中一年,我在追求的是吸取知識來充實自己還是盲目的只想要爭取班上排名,答案是兩個都有,進而也反思了那我會不會因為貪心而變得跟故事中那些一昧追求認同的人一樣不知道屬於自己的快樂?時間久了我或許會忘記書名是什麼,但忘了書名卻永遠都不會忘記故事內容和他給我的領悟,我想這就是演講者今天想給我的「對話」──剛開始的「閱讀」轉變成「悅讀」昇華為「越讀」。

匿名 提到...

閱讀不單單只是閱讀,而是要把自己溶入書中,去發現、去觸發你得落淚點。

國小老是喜歡在圖書館,隨手拿起一本看順眼的書,隨地坐下得翻看著,或許那時只看得懂書中的繽紛插畫,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只了解一點點,好似看得懂卻又看不懂。但聽完薛老師的演講後才發現看不懂沒關西,只要跟同學們一同分享討論,說出自己懂得那一小段內容,哪怕只是那一點點,拼湊起來就是完整的故事了。

而閱讀一本書,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不同滋味的體悟,也許現在覺得單調乏味的書籍,在你長大後再次翻開,會使你熱淚滿面。每個階段都附屬著不同層次的落淚點,只要用心在閱讀中奔跑,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寶藏。

經這次的演講讓我吸收了諸多新觀念,讓我發現閱讀不在只是打發時間的工具,而是去領悟每個人的精彩故事。很高興能有這次的機會,來充實我的心靈。
107 02號 王琦琄

匿名 提到...

203 鍾達娸
早上因為公車的關係所以遲到了,但幸好有老師幫我開了圖書館地下室的側門我才得以進去,而也因為這樣,才參與了如此實用的演講。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地方是「心動點與落淚點」,「當看一本書、聽一首歌或者是看一場電影的時候,如果在當中的某個時刻,你的心突然的揪了一下或者流淚,要記得把它記起來,然後去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反應。通常,那個點都是與你的生命經驗有重複或者類似。」
這時我想起了國三升高一的暑假,因為要交五篇讀書心得而狂讀的日子。現在想起那些書,其實是沒有什麼印象的,而這可能就是因為我遇到了心動點及落淚點的時候,沒有再去好好想想它與我生命的重疊關係吧!
當最後剩二幾十分鐘的時候,老師要我們看一本繪本,用剛剛教過的方式說出、提問。雖然時間很趕,但我們這組還是討論出結果,上台發表。在台上解說的時候,那種大家都盯著你、專心聽講的感覺雖然令人害怕,但這種被重視的感覺真好,但我的缺點-「太愛說然後」還是被說了出來!這習慣真的得好好改改呀!

黃欒雅 提到...

聽完星期六的演說,深深覺得自己來對了,在那兩個小時當中,我領悟到了一些自己在閱讀世界裡從未有的體會,一心只是覺得透過閱讀可以使自己開心的我,經過今天薛老師今天的統整,才明白原來閱讀可以使自己擺脫孤獨、平庸,打破別人對鄉下孩子的感覺,我們也是可以很有內涵的,演講的一開始,老師就打動了我的心,他說我們看的是書,讀的卻是世界與成長。沒錯,我們透過品嘗一本書,是真的能與作者以及作者周遭的人邂逅、交流,學著去體會書中的情境、感覺,帶給自己生命不一樣的感動,為心靈注入不同的色彩。記得老師提過,閱讀不單單只是指書,它也可以是報章雜誌、影片欣賞、畫作觀摩,甚至是一首流行歌。當我聽到這些話時,就偷偷的在心裡為老師按個讚,我想老師的意思就是去找到心動點吧!找到一個可以打動自己的片段,透過自己的經驗做對照,去反思在相同情境的自己,那麼不管我們透過什麼樣的物質去閱讀,得到的就會是屬於自己的成長,屬於自己的感動吧!如此精采的演說,由衷感謝薛麗仙老師,也在此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像老師一樣,一同將閱讀的這份感動傳遞下去。
116 20號 黃欒雅

葉綺 提到...

在聽完星期六的演講後,不知為何,結束之餘心中仍充滿著感動與澎湃!在這兩個小時當中,我似乎接觸到了一塊我從未發覺的事物,沒想過閱讀原來還可以如此廣闊的延伸。藉由著一本一本的書,從那字裡行間慢慢地尋找屬於我的「心動點」與「落淚點」,我認為,閱讀書就像在閱讀一個人一般,就像麗仙老師所說的,如果從中找到能與之共鳴的地方,了解到在這世界原來自己並不孤單,別人也有類似的感受,而在這段閱讀旅程中,也獲得了許多不一樣的想法,讓自己慢慢的成長茁壯,這不是很棒嗎?閱讀,真的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不可思議的事呢!真的很感謝麗仙老師,她說的有句話我很喜歡,她說,讓剛開始的「閱讀」轉變成「悅讀」最後昇華成「越讀」!這句話說得真的很有道理,這也是我在演講中的其中一個心動點!在聽完這段演講後我真的收穫很多,對閱讀的想法似乎也有些不一樣了,但它更堅定了我的閱讀之路了,在此深深感謝,希望最後能順利地與老師向小朋友們分享閱讀中的美好!
106,33號,葉綺

匿名 提到...

因為喜歡閱讀,而參加這個活動。
而我只是「喜歡」,但在聽完薛老師的講解後,才發現那些喜歡是由何處而來,是因為那些共同點而產生共鳴,進而生成落淚點。閱讀的魔力由老師一一為我們說明,而它所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些閱讀的技巧,更使我們能夠融入到作者的意境中。而藉由分析,找到落淚點,我發現了書本所要傳遞的情感,而越來越喜歡閱讀!獲益良多的一場演講,期待下一次的閱讀菁英活動! 112 38號 鍾竺穎

匿名 提到...

209 25 陳圓緣
〈閱讀悅讀越讀〉
——談閱讀的意義和動機
聽2013/09/28薛麗仙老師〈讀書會領導人概論〉演講有感

  這場演講是閱讀菁英的首場,和大家談閱讀。

  閱讀悅讀越讀,我們要在沙漠中尋找清泉。
  
  一開始的所談到「閱讀」,所謂Read,但閱讀的範圍並不只是侷限在書本上,可以是報章雜誌,可以是一首歌,可以是一部電影,甚至可以包含戲劇、舞蹈、藝術作品,這些都可以是閱讀文本的一種。而「我們在閱讀中遇見自己,邂逅生命。」

  而何謂「悅讀」?

  閱讀是要樂在其中的。不僅要能夠閱讀,還要在當中可以感受到樂趣,細細品味其細膩之處,或是享受當下接收到的衝擊,和自己內在的某些部份發出碰撞。那樣的感覺是多麼令人著迷,你好像把身子都浸入湖水裡,讓所有的繁雜被洗去,你感受到沁涼,你輕輕擺動著,湖水以你為波心,畫出一個個圓,水波漫了出去,就像感受到你的頻率一樣,湖水是你的一部份了,你多麼不願起身離開它。

  我們是必須帶有熱情的,否則我們無法感動他人,無法帶出共鳴。

  而「越讀」,我想是要跨越出去,我們不單單只是讀,我們還要有所突破以及改變,可能是自我的成長,可能是行動的實踐,我們必須走出去,我們應該要把閱讀的意義拓展出去。我覺得這個「越」,對我來說,有改變的意思,有「更上一層樓」的概念,但不能只說是精進,我想閱讀不該被歸類於技術,它應該被提升至心靈層面的跨越;越,另外還有度過的意涵在其中,我們把障礙的排除,我們要看得更多更廣,我們也要把閱讀的經驗和現實結合,和自身融合,而打破本來所限制的表現空間裏頭,不是只有文字對文字,而是應該擴散推展到生活上面。

  「看的是文本,讀的卻是世界;
  看的是書,讀的卻是成長。」

  再來我們必須檢視閱讀習慣的幾個問題,因為「你沒檢視自己,你就無法在閱讀中找到自己。」

  關於閱讀的動機:
一、 內在的需要
擺脫孤獨,擺脫平庸。
對於「擺脫孤獨」,我認為不一定要擺脫孤獨,因為孤獨是一種內我坦誠相見的狀態,而會覺得孤獨可怕的人,就是不夠了解孤獨的狀態。所以透過閱讀,我們可以認清自己的狀態,不會那麼害怕那麼慌張,也能讓內在變得比較平靜。擺脫平庸,「我們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我想這裡的「平庸」指的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平凡的人(外表作為),但內心不可以「平庸」,因為內在平庸即代表我們沒有思考、或是思考不足,所以沒有屬於自己的見解,藉由閱讀,可以學習別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以及角度,漸漸轉化他人的智慧為自己的。

二、 現實的需要
有助於自明,有助於思維,有助於創意,有助於求取知識
我想在現實當中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中,「閱讀」是一項,並且不可或缺。大家常說「閱讀」是帶得走的能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訊息快速地流通且不斷地更新,當我們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時,我們可以處理相關的資訊,進行整理及歸納,這有助於我們的思考以及領悟,甚至在閱讀當中,有所「觸發」,提供給我們新的idea,新的想法。藉由多元且廣闊的閱讀,我們便能將例子和故事化用成靈感,因此閱讀帶給我們知識和創意。

三、 心靈的需要
閱讀讓我們成為心靈的移民
閱讀不僅只是充實自我,更能帶給內心另一層面的安定。因為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把自己心情投射在作者上,或是書中角色上,我們因此成為了「心靈的移民」,精神上也能有所釋放。

藉由這次的演講,我很認真的把「閱讀」的意義和動機整理起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們都需要知道「我們為什麼閱讀」,了解其動機之後,才能把閱讀的好和感動帶給其他人。

「閱讀是另一種形式的書寫。」

匿名 提到...

110 林以媚
9月28號這天因為英檢的緣故,所以沒有辦法參加薛麗仙老師〈讀書會領導人概論〉,之後看了網站上的ppt「在沙漠中尋找清泉_閱讀 悅讀 越讀」後,有了一些心得。簡報一開始就提到「看的是文本,讀的卻是世界。看的是書,讀的卻是成長」一本書無論是好是壞,都可以帶領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增加我們的視野,而當我們讀一本書的同時,會去思考其中帶給我們的啟發,讀完一本書我們也就跟著成長了一些。我們為什麼閱讀、如何去閱讀?閱讀可以增加內涵及氣質,且有助於獲得所需的知識,體驗並思考文本能帶給我們什麼並從中學習,就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像是這本書感動我的原因是什麼,設想如果我是文中的人我會怎麼做,比較我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的經驗和文中是否相似,最後找出文本中是不是有什麼缺失,並作整體評價,然後我們可以利用以上的幾點設計問題和別人討論,最後做出總結幫助我們學習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用自己的際遇與內容做比較,得到更多收穫或者反省自己,其實一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字面上的故事,深深細想過,會得到更多和成長。

匿名 提到...

106 8號 阮佳竺
在聽完第一次的演講後,讓我體會到閱讀不只是閱讀,它更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必須去反思文本中的內容與你生活中的經歷是否有相似處,反覆的去回味文本的內容,這些是我以前從未做過所以我讀的都只是文本中字面上意思,根本無法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且也使我從文本中能夠學習到東西大量減少。我記得薛老師有說:「現在讀不懂的書,以後不一定讀不懂,因為經驗的有無才能影響感觸,不同時期讀的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感觸。」經驗的有無真的會對感觸影響很大,所以現在自己如果讀不懂某本書的話千萬不要灰心,之後再讀一次一定會有所感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