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102.11.2 屏女圖書館與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校園閱讀」推廣系列,講座: 神隱千尋 , 葉俊谷老師

請點選下方「張貼意見」,將今天你所聽到的化為自己的話 , 記得留下班級座號 , 才知道是誰寫的

13 則留言:

洪梓榆 提到...

這次聽完之後當然多少會破壞一些對童話的想像,不過還是很開心能學到這麼多東西,而且我也沒想過一部電影裡面就可以包含這些在裡面,剖析一部電影其實很有趣,因為從中就能獲得更多啟示,也能訓練思考能力。最有趣的想法就是把油屋當成身體,這我從來都沒想過。想一想有很多故事的情節發展都是循著一定的方向連接下去,每一部電影一本書都是經過創作者投注許多心力完成的,應該還是有它的道理在,只要我們努力發掘,就又有不同感受。

匿名 提到...

203 蔡雅竹憶起...
在聽完俊谷老師的演講,雖然有些童話的真實面的故事,我在過去就有涉獵,讓我不禁發現原來這個理論是一切的學者們的認同,但一聽完那套不論套入哪一故事的運作模式,讓我不禁驚呼,我從前到現在的故事原來就是如此的另人著迷的原因,雖然那是給外國人看懂所刻意的寫作方式,但我依然認為這些故事仍然扣人心弦,令人感到有共鳴和回響,神隱千尋中,讓我了解到原來我的體內有阿尼瑪.阿尼瑪斯.陰影及人格面具在這一系列的統整後的自己是已經事有自己主觀意識的全人,這些是我過去閱讀中體驗不到的,在今天的演講中,讓我有了新的思考新感受,或許過去的自己真的太狹隘,每個故事都應該會遵循著方式繼續的演義下去,這些都是作者想藉由故事讓我們了解的,在聽完俊谷老師的演講後,我對於故事的理解又有不同的思維,在我們用另一角度看,我們將會有更多的其他感受。

匿名 提到...

210王仍安

  今天是我第二次參加閱讀精英,我知道每一次的參與都意味著將吸收到更多的知識。
  果不其然。
  當我帶著睡眼惺忪的雙眼來到演講現場坐下來的那一刻竟有著希望演講快點結束的念頭,因為我好累。我為自己起初的沒有留心深感慚愧。在這三個小時的演講終我發現原來我從第一次接觸到神隱少女到現在還未曾了解這部電影,之前交的閱讀心得,現在回想起原來十六歲的我,想法依舊和十年前一樣膚淺。
  當初我所寫下的心得完全只能算是對電影最表面的認知而不是深層的認識,今天葉俊谷老師並不是用開門見山法,而是從和神隱少女只有最基礎關係的「童話」與「神話」開始說明,要想澈底讓我們吸收老師他想表達的也只有從最底層說起,老師把一部成功的電影或小說的定律解釋給我們聽,然後要我們把它套入任何地方,真的,一切都說得通了。
  之後在聽老師講述童話故事的真實意義時,不免為之震驚,聽完前段的演講彷彿就像在閱讀《達文西密碼》因為這一切真的是巧合的太讓人毛骨悚然了,好像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似的。在老師這麼重視這場演講與認真準備的情況下為這場演講掀起了第一波的高潮。
  老師一一將電影從人物安排到深層義涵解釋給我們聽,讓我不得不佩服宮崎駿大師內心的細心程度,因為在動畫中任何一個場景與微小的事物所要表達給觀眾的,都是經過大師的細心安排,而那些背後的意涵也是我在演講途中才意會到的。
  今天的收穫實在是多出我的意料,而我也終於了解主任為什麼把這場演講定為必須參加的四場中的一場了,今天我學到了要怎麼更有效的抓到重點與誤讀得更深處的體悟,我的視野似乎也擴大了不少。

匿名 提到...

110 王婕

短短的3小時,簡單的7原則,一個講師加上幾則小故事,完全打破童年單純的記憶,從不曾認真去思考神隱少女中所蘊藏的道理,今天葉俊谷老師帶著我們深入探討,從各種層面去重新看這影片,從不同角色去體會不同歷程,從沒想過青蛙或過水在影片中所代表的意義是變形及轉換,更沒想過後半段小千的同伴小老鼠、烏鴉、無臉男竟然也各有其象徵,甚至用沼底站及森林來代表潛意識,從頭到尾幾乎每個畫面都是經過嚴密考核才能出現在螢幕上,整個就很神奇的驚喜, 從中也意外發現閱讀的樂趣,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早上的小雨而錯過這精采的演講。

203 王依恬 提到...

  聽完了這次的課程,真的是顛覆了我以往的想像!原來看似簡單溫馨的童話故事,背後竟有如此不平凡的含意‧‧‧
  只要七個原則,便可成就一個故事、一部電影,葉俊谷老師告訴了我們用不同的層面去理解一個故事,不只是對其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安排有更加地瞭解,甚至還會發現:無論是小紅帽亦或神隱少女,把結構表拆開來看,根本就是一樣的!
  雖然這樣對神話或童話故事的印象有崩壞感,但不禁對想出這些故事的人感到佩服,能夠以象徵性的事物來代替原本想表達的意義真的很不簡單,或許這就是作品除了能夠引起讀者們的共鳴而流傳千古之外,另一種奧妙的地方了!
  此次課程真的很精彩,讓我想起了高一選修課時,老師也會一一分析電影中各個角色的特質及原型代表,很高興參加了第二次的閱讀精英活動,每一次的上課都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看到了更廣闊的視野,受益良多。

104曾子歡 提到...

聽完葉俊谷老師的演講後,發現原來只要一個公式就能解釋大部分的作品,就像數學題一樣,也許只是數字改變但只帶入同一個公式就能解出它的解,而這套公式被讀者喜愛就像是電視上的芭樂劇,這也是為甚麼這套公式可以流傳下來的原因。這場演講也粉碎了許多人幼年時的美夢,看似純真夢幻的童話故事背後去有著許多秘密。每部影片每篇故事都是創作者竭盡心力完成的,其中的涵義也不會樣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與作者站在同一個思維才能了解他的想法,但若能以自己的方法解釋又能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匿名 提到...

203-29 鄭羽庭
「作者在寫完作品之後,就已經死掉了。」這句話對我的衝擊是何等的大!也讓我在心中不禁默默的思考,所以我之前所看過作品都是自己擅自的解讀?自己隨便的解讀會不會讓作者很無奈?那作者本身想傳達的含意該怎麼讓大家清楚明白呢?
而在葉俊谷老師的精彩分享後,我才了解到作品之所以可以亙古流傳到千年之後,是因為文章的起承轉合完整,可以讓人在無形之中即能從中領悟出屬於他自己的體會,也將自我投射到情境中,與書中的人物或是和作者的經驗隔空相呼應;詞藻優美可以誘引出讀者心中最深處的「優美」,勾勒出內心的感動,時而莞爾一笑,時而哀傷苦笑,但最重要的是讀者因為文章獲得紓壓「笑」了出來,也因此找到與其的共鳴,更深一層的是找到雙方的「對話」,這也就是作品它真正的價值──讀者的閱讀有他自己的解讀,解讀讓作品可以有多方面的呈現和作者沒辦法體會到的含義。雖然有點哀傷,但作者不也就像落葉般,快速的「死」了,卻讓讀者獲得缺乏的養分,慢慢的展枝發葉,發揮他的創意填滿作品的不足,像土壤的書是一個媒介,使彼此有不可相見卻能相通的引流。
以前看《神隱少女》就膚淺的只看他的劇情、奇特的人物,也不曾試著去了解動畫裡整個畫面的安排有其深遠的意義。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有可能暗示接下來的劇情和提供你線索去尋找彼此間的共通點,或是引導你去思考其所包含的人生課題。以前的我是一個口無遮攔的人,媽媽也曾要求我改改脾氣,但我卻不聽從她的意見,直到上了國中遇到更多不一樣的朋友,有一次不小心重傷了其中一位,關係出現了裂痕,但後來我體認到自己的不對時,其實我不願拉下臉跟她道歉,心中糾結在那怎麼也無法抹去,為了消除這種痛苦,我戰戰兢兢的去跟她道歉了,而我那朋友也選擇釋懷,從中我學到了什麼?無疑是勇於面對過錯,也讓我顛覆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看法,其實你只要能在一個錯誤中,真正的被「震」到頭暈之後,重新釐清震動所帶來的副作用,它的衝擊多多少少都會影響你後來的態度,也會重新喚醒你與生俱來的「改變」力量。這就是集體無意識的七個原則「家、道路抉擇、遇見他人、遭遇困難、問題解決、獲得能力、原生之力」,它們不僅僅只可以套用在《神隱少女》的劇情發展中,更可以適用在自己的人生當中,而我的ㄧ個經歷就套用在這上面。
巧合的離譜證實了「人生如戲」這句話。而我就像千尋在屬於我的舞台上「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並從中得到改進的力量。

匿名 提到...

102 25 趙柏雅
主題是神隱千尋,但我學到了更多。一開始老師先引導我們思考作品與作者的關係,結論是當這部作品完成後,作者與作品已經毫無關係了,接下來作品能否流傳千古,端看讀者與文本間的共鳴強烈與否,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的人們讀到古代的詩仍深受感動,當年作者在文字中留下的真切的情感,不管如何改朝換代,依然能觸動人心。

接著就是最讓人震驚的萬能公式,先以小紅帽帶入,同時解釋其中的角色、物件代表的意義。唉,要是我小時候聽到一定會哭出來的,誰能想到一個看似單純的童話故事竟暗藏這麼深沉的秘密?再將神隱少女與小紅帽相對照,兩者幾乎一模一樣!老師再以口頭提一些著名的小說,看來幾乎全世界的小說、戲劇都能拆解了。在「英雄歷程與原型」的部份中,提到電影中的蛙是過渡、是變、是一個劃清界線的標誌,因為青蛙兩棲,水中陸上皆能生存,有橫跨兩個世界的意味。魚也是另一個變形的符號,然而魚延伸的物件可多了,簡單的兩撇記錄了受迫害的基督教徒如何指引教友的方向,這個符號至今偶爾能在某些車上看到,在課程之前我總是困惑那到底是哪個廠牌呢?其他的延伸如從魚到耶穌到聖誕節,再到摩羯座的羊頭魚身,而另一條線竟連結到星巴克的標誌的雙魚尾,再連到雙胞胎,這其實是課程中我比較感興趣的部份。
以前觀賞神隱少女關心的都是那繽紛的色彩,沒想到看不懂的沼底站代表無法回頭了、油屋可視為身體、千尋和白龍其實是阿尼瑪和阿尼瑪斯......這堂課只能說是超乎我的想像,學到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匿名 提到...

115 07 林葳
今天的活動主題-神隱少女,因為看過影片,也寫過學習單,因此,對這部影片並不陌生,而今天透過葉俊谷 葉老師的故事分析,讓我對這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的有了更多的了解。
活動一開始,老師就說明了童話與神話的不同之處,也試圖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兩種不同的故事。接著,則是提到令我感到特別驚訝奇特的部分,老師說,其實每一則故事其實都擁有著「共同點」,每則故事都是從「家」出發,接著道路選擇,遇見他人,遭遇困難,問題解決,獲得能量,原生之力。老師就舉了·的例子,聽完老師的分析,想必大家應該都傻眼了吧!!頓時覺得每則故事都只是換了人物與動機霸了><
一想到我最喜歡的小說-就感到破滅><
1、哈利波特在阿姨家收到霍格華茲的入學涵 2、選擇是否入學就讀
3、遇見校長、海格、榮恩、妙麗……等等幫助哈利波特
4、佛地魔復生
5、打敗佛地魔
6、吸收更多的能量,戰勝邪惡
幾乎每部片子都是如此呀!!今天這個部分真的讓我對故事的幻想破滅了啦~~原來一個故事的產生,是需要經過這些安排,才能完成一本不可思議的故事:)

匿名 提到...

209 25 陳圓緣
〈神話〉
——2013/11/02葉俊谷老師導讀《神隱少女》
  
  閱讀菁英第二場,解讀《神隱少女》。
  
  其實嘗試對其文本作解讀,更該說成進行一種「誤讀」。「誤讀」是可以對文本有另一套解釋(可能和創作者本意不同。),但必須具有一定理論及基礎。

  而老師從精神分析以及神話理論出發,提及佛洛伊德、榮格及納瑟夫.坎伯,其中談到「集體無意識」。我從坎伯的《神話的智慧》中找到詳細的解釋,在序文當中,閻振瀛教授說:「『同體大悲』的情懷是坎伯來自『神話』原型的啟示,通過『神話原型的象徵』,他(坎伯)讓我們看到了深層結構下所隱藏著的人類共同命運!」

  「神話」大多都是人們用來處理人世間所遭遇的狀態,試圖從疑問當中尋找出解答,而故事往往因此產生。從神話裡可以看見,人們對人,對生命,對天地間的解釋,甚至是一種態度。

  成長是每個人的生命中必經的路程,所以在很多故事當中,會想處理這個題目,出現「童話與神話載體的成長融涉」。

  童話:難以言語的人生課題
  神話:英雄的冒險旅程

  《神隱少女》中也出現了和成長相關的課題,它運用一些「轉換」來表達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藉由動畫中出現的形象來比喻現實當中的狀況。然後老師帶出了「童話/神話基調的冒險歷程:家→道路抉擇→遇見他人→遭遇困難→問題解決→獲得能力→原生之力」,他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成長路程的大原則,請將《小紅帽》或是其他西方的文本套用進去,你會發現它也走著類似的路線(基調是不變的。)這個發現讓我先是驚奇,再來是有些失望,難道有關成長歷程的作品都走著類似的路線?最後是疑問,那為什麼我們會百看不厭呢?

  因為「集體無意識」。

  之前說過成長是大家必經的過程,而這個基調其實也是。我們為何看不厭呢?因為看到的是自己,是我們,我們對自己總是特別寬容呀,不知不覺中自我投射,跟著主角歷險,期望自己有所成長。我們必然先是出走,離開本來所處的環境(或是一種狀態),我們離開之後,開始思考是否該改變,所以面臨選擇,接著我們大多會遇見其他人,他們給予我們協助,陪伴在我們身邊,而後考驗(困境)的出現,然後處理並解決問題,接著得到新的能力,最後發覺更原本的自我。

  再讓我們想想,這是不是我們在成長時的情況?我想大多是的。回到文學或是其他文本來看,它們本身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就是用來詮釋人相關的題目。(出發點從人的觀點出發。)

  解釋到這,我讓感動取代了本來的失望,因為我感受到人類想表達的那股動力,那是美麗的力量,所以試圖尋找一個解釋,也是美麗的。

  神話真的很美。

  坎伯:「神話的目的就是使我們與社會、與自然達致如這對母子般親密而和諧的關係。」

匿名 提到...

203-26蔡宜軒
聽完葉俊谷老師的神隱哲理後,或許人生就是公式,套入以後往往得到同樣的結果。可是那又如何,每一次的計算往往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而改善,精益求精。神隱少女中,有著許多隱藏的人物,似有似無。有的是--軀殼,無的是--意識,我們有著許多人生的面具,但是往往缺少自主意識。總是以為隨波逐流,就可以不被傷害,總是認為自己以為的是不被社會接受的。在千尋的行為中,我看見了堅持,就算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著許多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但是只要我接受改變、嘗試,我就會戰勝問題。

213許芷瑄 提到...

這世界上所有的創作都都遵守著同樣的一個模式。從原本處在舒適圈中,到任之增加受到外來影響,選擇改變或害怕而內縮,接著發生了一件是促使主角跨出第一步,在那之後,歷經無數的困難與挑戰。不論是在這過程中提人給主角的打擊又或者是朋友、家人給予主角的鼓勵,都幫助主角進步使他可以繼續朝目標前進。聽完老師的分析得到這結論後,有股無法言喻的矛盾心情。一方面是因為千百年來我們的文學作品無論中西方始終在同樣的世界,相同的迴圈中不斷循環著。體認到這件事後,除了震驚還有難過,覺得彷彿被數片大鏡子圍繞著,活在自以為關廣的世界中。但是,另一方念卻又感到十分的開心與驕傲,因為我們在這小小的平面上建造了一座風格多變的城鎮,我們有許多科幻、愛情、偵探、勵志、兒童……等五花八門的題材,還有訴諸文字、語言、電影、戲劇……等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同樣的模式,卻可以有多如繁星般的創作,這展現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想像力,以及化作實際行動的創造力。其實我覺得我們不是只能思考或者理解這同樣的模式,而是每一個創作都融入了作者本身的人生閱歷和體悟。每一個人都是在困境中成長,在挫折中學習,不同的是每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人生際遇也不一樣。這也就是人生獨特的地方;這也就是創作各不相同之處。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翻開每一本書就像是進入他人的一生去旅行一般。閱讀使我們投入,使我們上癮

匿名 提到...

110 林以媚
完成了神隱少女的學習單之後,參加了第二堂神隱少女的課,由葉俊谷老師講授的這堂課,讓我了解到神隱少女中有很多我沒有發現的事,其中發生的每個情節可能都代表著什麼,例如千尋幫助河神是「克服挑戰,得到寶物」的過程,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我可能也不會有這麼多發現。在這堂課中,老師也對我們揭密了適用於任何故事的架構,無論是每個人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紅帽,或者是充滿魔法氣息的哈利波特都建構於這七個冒險歷程的基調,但我卻不覺得失望,因為即使每個故事都是這樣的流程,但因為有不同的詮釋就有不同的精采,老師以小紅帽為例子告訴我們其中情節代表的意涵,都讓我為之驚訝,對於這個童話故事,我可能只有表面的認識,卻沒想到竟然能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解釋,想是小紅帽選擇岔路時代表聽媽媽的話或者獨立的成長,我覺得對於故事的解讀沒有對錯,只是自己讀完後的個人感受。而老師幽默的上課方式以及如此有趣的內容,也讓我學到好多平時上課學不到的內容!!